【摘要】目的探討宮腔鏡檢查、診斷和治療子宮異常出血的臨床價值。方法2009年2月—20l2年6月對圍絕經期及絕經后期子宮異常出血128例患者進行官腔鏡檢查、診斷和治療。結果官腔鏡發現有陽性發現者98例,其中子宮內膜息肉31例,子宮內膜增殖癥36例,子宮內膜炎16例,子宮黏膜下肌瘤9例,子宮頸管息肉2例,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4例。陰性即官腔正常者30例。陽性者在檢查同時行定位活檢、內膜診刮、內膜息肉摘除、子宮粘膜下肌瘤切除術(后兩者行宮腔鏡電切除術)。
結論宮腔鏡能直視官腔發現導致異常子宮出血的微小病變,對異常出血診斷陽性率高,能定位活檢,定位切除病灶,從而提高宮內病變準確率,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官腔病變診治手段。
【關鍵詞】宮腔鏡;子宮異常出血;病檢;診治
子宮異常出血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其發病人群主要針對于圍絕經期及絕境后期女性。引發子宮異常出血的病因較多。常見的幾種主要為子宮感染、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等病癥。臨床上,診斷子宮內膜異常出血的手段較多,主要為B超檢查和診刮術,但上述兩種診斷方式并不能明確判斷病因,因此.極容易出現漏診或誤診,這不利于患者的臨床治療及預后改善。官腔鏡在官腔病變的診治上有著顯著性的優勢,是~種極為靠譜的診斷方法,宮腔鏡作為目前微創技術中常用的一種醫療器械.其能夠直接觀察官腔內病變部位,并可以進行定位取材并對病變部位行切除手術,這對確診官腔內是否出現器質性病變,提升臨床診斷準確率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對最近幾年內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子宮異常出血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現將整理資料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2月一2012年O6月我院收治的子宮異常出血患者128例為研究對象。上述對象入院后均行宮腔鏡診治,年齡4l一65歲,平均(52.9~1.40)歲,所有選取對象均為圍絕經期和絕境后期婦女。
1.2指征及排除標準
子宮異常出血指的是因月經過頻、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等原因引起的非正常月經外陰道流血,主要臨床表現為絕經前、后子宮出血和不規則出血等癥狀。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患;排除因生殖器腫瘤或妊娠合并癥等方面引發的子宮出血患
1.3診治方法
采用日本奧林巴斯公司J:fi'J宮腔鏡。宮腔鏡檢查前行靜脈麻醉,麻醉起效后,行宮腔鏡診治,主要步驟如下:①取患者膀胱截石位,檢查前行會陰部、陰道消毒,并行常規無菌鋪墊;②將擴陰器緩緩放人陰道口內,對陰道及宮頸管再次消毒;隨后探宮深,擴官口,檢查者擴至6.5號,6號檢查鏡檢查,電切者擴宮口至lO號;③檢查全套器材及功能,正常后,務必將注水管和鞘套與光學視管間的空氣排空;④沿官腔方向將官腔鏡緩緩插入,直至子宮境內口下方,將壓力維持在80~100mmHg之間,并將0.9%NaC1注入。并于直視方向將其推人子宮內腔,充分擴張宮腔后,開始探查:⑤依據先子宮后壁一前臂一側壁一宮底一子宮角一輸卵管開VI各部分是的順序對子宮內腔進行檢查,觀察和記錄官腔形態,查看是否存在子宮內病變或其他異常情況;⑥完成探查后.依據探
查的實際情況對病變部位行定位活檢取樣及診刮術、電切術等治療。對于子宮息肉患者行電切術或診刮術治療后,及時將宮內組織送檢,并給予相應的抗生素治療,預防感染;對于子宮內膜炎,給予對癥止血、抗炎等治療,好轉后再行激素治療;對于非典型子宮內膜增生患者,行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對于黏膜下肌瘤患者,依據其肌瘤大小,采取相應的方案對癥治療;官腔鏡檢查正常和子宮內膜病檢正常者按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處理,即:調經、止血、減少月經量治療。
2結果
2.1檢查結果
本組128例患者,確診宮腔內病變98例,陽性率為76.6%,其中子宮內膜息肉31例,子宮內膜增殖癥36例,子宮內膜炎16例,子宮黏膜下肌瘤9例,子宮頸管息肉2例,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4例;另外3O例官腔鏡檢查結果顯示正常。
2.2子宮內膜息肉
可生長官腔內任何部位,呈現為指狀或舌狀突起,色澤紅、質地軟、表面光滑,大小約在O.1—3em之間,可觀察到小血管,蒂細,其能隨膨宮液飄動,臨床多為多發性息肉。本組31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其中單個大息肉、多個中小息肉分別11例和20例,均行電切術或診刮術治療,術中無一例大出血患者,無并發癥發生,術后給予常規預防感染處理,住院3—5d后出院,隨后給予藥物治療,隨訪顯示療效滿意。
2.3子宮內膜炎
不會影響子宮形態,常發于雙側輸卵管開口處,可觀察到內膜菲薄,呈現為點狀或片狀出血,取物活檢顯示腺體擴張、間質水腫、炎性細胞浸潤;本文l6例子宮內膜炎患者,術后給予抗炎治療1周,隨后給予激素3周,隨訪顯示療效滿意。
2.4子宮內膜增殖癥
觀察可發現宮內膜異常增厚,呈現為叢狀且凸向宮腔,及時行診刮術.刮出組織活檢后確診。本文36例子宮內膜增殖癥患者,術后給予常規抗生素處理,隨后行孕激素治療3~6個月,隨訪顯示療效滿意。
2.5子宮內膜下肌瘤
肌瘤于官腔凸出.且呈球形,表面光滑且色白,可觀察到血管。對于單個肌瘤且<3cm患者,行電切除術治療,術后給予止血、抗生素、縮宮素等常規治療,治療效果滿意;對于肌瘤>3cm者行子宮全切除術治療,療效滿意;對于多個小型內突肌瘤患者,若電
切除術困難.可斟酌給予口服消瘤藥治療,隨訪顯示出血癥狀明顯改善。
2.6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
活檢證實后,及時行全子宮切除術,均痊愈出院。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對健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子宮異常出血不僅得到了醫護人員的重視,患者也越來越高度重視,因為多數子宮內病變或早或晚會出現子宮異常出血警告癥狀,行傳統的B超聯合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及診斷f生刮宮等方式診治。并不能準確判斷病變,也不能有效的治療子宮異常出血患者。若有小的息肉或小肌瘤未被發現,會引發反復出血等癥狀,或行常規診刮術時,很容易引發子宮碎屑與刮宮組織相互混淆,這會對病理診斷結果造成影響,延緩治療,這不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而宮腔鏡內直接對息肉或肌瘤生長部位觀察,能準確做出判斷。能有效、完整的取出息肉或腫瘤,這有效防止反復性出血,有助于降低子宮切除術率,這對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改善預后有積極意義。
子宮異常出血作為圍絕經期和絕經后期婦女較為常見的主訴,多數患者都會出現該臨床癥狀,而官腔鏡作為能直接對官腔內病變部位觀察的手段,其能直接對官腔形態、色澤、內膜厚度、炎性出血、血管分布、炎性物質分泌等多種病因進行觀察[41,有效
識別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息肉等多種異常出血病癥,并及時作出精確診斷和對癥治療,完全改變了傳統的治療程度,不僅提升了診斷正確率,同時也提升了治療效果。因此。對于臨床癥狀表現為子宮異常出血患者,應將官腔鏡作為首選診治手段。B超診斷雖然無創傷,且操作簡便,但診斷準確率難以保證,存在假陰性或假陽性現象,仍舊需要聯合診刮術等病理檢查手段確診,這不利于患者的及時治療和預后改善嘲。
宮腔鏡檢查已作為一項新興的、有價值的婦科診療技術,其能直接對宮腔內病變作出直觀、準確、可靠的判斷,有助于降低漏診或誤診率,被譽為現代診斷官腔內病變的金標準,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和應用。尤其是異常子宮出血是最實用行官腔鏡診治。
【參考文獻】
[1]夏恩蘭.官腔鏡診斷在婦科疾病的應用[J].官腔鏡學及圖譜,112—130.
[2]羅啟東,陳湘云.官腔鏡檢查對絕經后子宮出血的診斷價值叨.中華婦產科雜志,1989(24):150—152.
[3]夏恩蘭.婦科內鏡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14—215.
[4]馮纘沖,邵敬於主編.實用官腔鏡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120.
[5]樂杰主編.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