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論文網
君子論文網,專業代發職稱論文,領航職稱論文發表行業
為廣大評職稱的朋友出謀劃策,為您解決論文發表難題,省心、省時、省力!!!
摘要:《黃水謠》選自《黃河大合唱》,是我國近現代大型合唱聲樂作品的經典之作。體現了中國人民勤勞勇敢、樂觀無畏、堅強偉大和不可戰勝的民族性。我從自身欣賞、演唱合唱和指揮的角度,賞析這首合唱,與同行愛好者們共勉。具體從合唱《黃水謠》三段風格上的對比處理要點,和從歌詞的文學性上找合唱情感處理的方法這兩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黃水謠;欣賞;合唱處理
《黃水謠》選自《黃河大合唱》,為整部作品中的第四樂章。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是我國近現代大型合唱聲樂作品的經典之作。整部作品用作者的整個生命與激情譜寫了感人肺腑的樂章,詩一般的語言,與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描述了中國人民從飽受侵略的無助走向抗戰,走向勝利的光榮進程。這部作品是我國近現代合唱作品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國合唱作品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作品不但具備藝術性、思想性,還體現了中國人民勤勞勇敢、樂觀無畏、堅強偉大和不可戰勝的民族性。
相比《黃河大合唱》的其他樂章,《黃水謠》氣勢并不恢弘,篇幅并不很長,曲式結構也相對較為簡單。它原是一首民謠式的齊唱歌曲,后改編成四部混聲合唱,為A、B、A’三段體結構。但是,在我十多年的演唱和排練之后,我深深地喜愛這首合唱。無論是欣賞還是指揮,我都喜歡它獨特的速度和力度處理,每一次排練和演唱合唱,都增加了我對這首作品的理解。下面我從自身欣賞、演唱合唱和指揮的角度,賞析這首合唱,與同行愛好者們共勉。
一、合唱《黃水謠》三段風格上的對比處理要點。
合唱《黃水謠》A段抒情而深沉,歌曲色彩相比后段較為明亮和明快。如果用黃河水的流動速度來說明的話,這黃河水流的還是蠻歡快的!A段的速度中速,旋律流暢,相對輕快。表現了中華民族在黃河水的滋潤哺育下,到處是豐收、和平的景象。“奔騰叫嘯如虎狼”注意小連線的處理。只是在結尾處“男女老少喜洋洋”這句,采用聲斷氣不斷的處理手法,略帶哭腔,讓合唱曲向B段的情緒轉折。
B段隨著間奏音樂的情緒渲染,日寇侵略的畫面進入聽眾的耳朵。表現了日寇的鐵蹄踐踏中國,廣大民眾痛苦的呻吟。男聲部低沉的怒吼,速度上的減慢和力度上的沉重,把痛苦的呻吟勾勒地非常形象逼真。“燒殺”兩字處理要非常用心!得慢、咬字清晰有力,氣息往下放。并且在“殺”字后千萬不能換氣,帶到下一句“一片凄涼”中。如長鏡頭般搖過,滿目凄涼,無助的情緒要刻畫好。“扶老攜幼,四處逃亡”演唱的音色和力度要求慢、弱而不虛,“丟掉了爹娘,回不了家鄉!”稍進入一些速度,增加力度,“家鄉”的漸強和減弱的對比要強烈一些,好像一個滿懷悲憤的人挽起了袖子想去拼命,卻發現對方拿的是槍,自己卻只有一雙手,只有無力地繼續悲憤。A’段是A段變化的再現,雖然兩段旋律非常接近,但情緒上的對比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把這種對比能夠指揮到位,演唱到位,將是非常成功的合唱作品表演。A’段速度變得非常慢,像是凝固的河水,拖不動、走不動的腿,整段都是凝重、悲傷、悲憤的情緒。無助地訴說著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呈現的是一幅“妻離子散,天各一方”的凄涼景象。A’段的最后兩句的速度和換氣點非常重要,要有足夠的“慢”和“延長”,該停頓的地方千萬不能搶。
二、從歌詞的文學性上找合唱情感處理的方法。
《黃水謠》歌詞的文學性和藝術性結合的完美無瑕是能使歌曲傳唱至今的重要的原因。該曲不僅旋律優美流暢,跌宕起伏使人難以忘懷,而且歌詞生動形象更賦文學性,唱著歌曲使人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如同身臨其境,使人感同身受,極富渲染力。
《黃水謠》A段歌詞中“黃水奔流向東方,河流萬里長”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黃河水大浪濤濤奔騰不息的壯觀景象。“開河渠,筑堤防,河東千里成平壤”描繪著人們再通過自己的雙手進行勞動的場景。安靜祥和,不過這種平靜在B段中將不復存在。在B段歌詞中,詞作家把筆峰一轉描繪了衣服日本鬼子來到黃河岸邊打破了老百姓平靜生活的畫面;通途展現了在入侵日軍的鐵蹄下往日的大好河山不復存在,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在這首歌曲中,詩人用簡潔的語言把劇情淋漓盡致的變現了出來。由此可以看出《黃水謠》歌詞的敘事性并不遜于
其他類別的文學作品。
由歌詞的藝術魅力,可以借鑒到我們的合唱演唱當中,借助音樂的表達方式,可以更大自由度的去表達我們想表達的情緒。在歌曲的音樂情感表現上,A段歌曲進行平靜而美麗,默默著流淌了幾千年的黃河母親依然奔騰著,那溫柔、慈祥的雙眼注視著兩岸的兒女們,兩岸炊煙裊裊,兩岸的百姓在黃河母親的保護下生活美滿,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A段音樂的情感很柔和,很美麗,很安逸。聽者心中的共鳴呼之欲出。突然,進入B段。這旋律、著情感講還沉浸在安逸的享受的人們拉回現實。旋律低沉,悲痛的情緒刻畫出人們在日軍的侵略下,被迫離開家鄉,妻離子散,流離失所。人們呻吟、痛苦、彷徨,背井離鄉去那未知的遠方。低沉的旋律,凄苦的情感,始終延續到B段結束。伴隨著低沉的旋律,歌曲進入到了A’段。A’段是前兩段感情的延伸和對比,依舊是低沉的旋律開始,膽其中加入了飄渺的高聲部,似乎是人們在向老天訴苦,物是人非,悲鳴貫穿著歌曲,使觀眾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